不再神秘的秘境,孟连的六个印象
在云南西南边陲,曾有一处快被时光遗忘的秘境。 今年在二手市场淘到一本 2004 年出版的《娜允傣王秘史》, 书中讲述着孟连 600 多年险些被历史湮没的故事, 同时呼吁拯救这座全国仅存的傣族古城。
20 年过去了,如今的孟连古城是否已如作者所愿被拯救? 也许它会像版纳、芒市、瑞丽一样,成为北方候鸟们的新目的地? 我们驱车 600 多公里,从昆明来到孟连县城逗留了几天。 以下是一些个人点滴感受。
印象一:多民族的傣族小春城
德宏、版纳、普洱的傣族同根同源,都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、过泼水节。 傣语虽有差异,但同属一个体系,它们都在云南边境且相互影响。 孟连傣族在地理上位于前两者中间,去版纳交通更便利。 这里各交往频繁,民族分布以傣族、拉祜族、佤族为主。 孟连平均海拔 1300 米,县城 900 多米。 冬天早晚凉爽,夏天也不至于酷热难耐, 有点像海拔稍低、温度稍高的昆明。
印象二:白天的宁静是为夜晚蓄力
云南是全国唯一的南传佛教地区,孟连也在其中。 不过,本地人松弛的生活方式或许和佛教并无直接关联。 和部分东南亚国家情况类似,本地人对待工作和生活都挺随性。 工作离职一念间、不存钱、不买房。 对他们而言,自在比什么都重要。 白天街上行人少,原以为是阳光强烈大家不愿出门, 可天黑后直到晚上 9 点,街道仍像空城。 但据说 10 点到凌晨,小城就会活过来。 烧烤摊和酒馆是社交中心。 云南人好酒,佤族更是突出。 这种昼夜颠倒的生活让人好奇他们第二天是否需要上班? 也许真不用。
印象三:佛系旅游业
某些地方旅游部门可能曲解了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内涵, 恨不得把当地景点都围起来收钱, 全面封堵任何不花钱就看得到景色的可能性。 而孟连是另一个极端, 这里大部分景点和遗迹都不收门票, 偶尔在景点入口有手写的 “5 块” 或 “10 块” 清洁管理费纸条, 但可能找不到收费人或二维码,收费管理员有时不在岗😄。 这种随缘的产业发展方式与孟连悠闲的生活节奏很契合。 孟连可能缺乏宏伟惊艳的景点, 但似乎处处在向游客低语: 来了就好,注意保持卫生和安静。
印象四:最有礼貌的云南老司机
要想富先修路, 这次我还一度担心最后一段路难走,结果完全出乎意料。 看得出孟连市区和周边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巨大, 道路交通尤其出色。 你见过深山里的乡道旁做景观带的吗? 在县城里,很多路 口未设置红绿灯,但秩序井然。 当地司机车速缓慢且文明驾驶,很少听到鸣笛声。 行人过马路时,云 J 司机百分百停车礼让。 外地自驾车辆可要注意适应。
印象五:县城共享电动车管理模范生
和我们去过的其他县城一样, 孟连也引入了各种主流或非主流的共享电单车平台,但管理水平却高出一筹。 收费合理,分布范围大,停放规范, 随处可见且方便停车, 车辆保养也不错,值得其他地方学习。
印象六:牛油果们已经很努力了
从前面的几点可以看出当地政府真的很努力,各方面规划发展也很有成效。 政府大力推广牛油果,各种宣传活动比比皆是,但实际经济效益我尚未去了解。 个人非常喜欢牛油果,在孟连,感觉它在当地特色餐饮中没产生与努力对等的效应。 当地传统民族饮食和牛油果有些 “不搭”, 本地有名的咖啡和牛油果结合也较刻意,尚未有爆款产品, 希望未来能有突破。
孟连,也许不再神秘,但依旧独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