节气与消息卦
节气
一般说二十四个节气分别是:
立春、雨水、惊蛰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、立夏、小满、芒种、夏至、小暑、大暑、
立秋、处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、立冬、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、大寒
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,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。在月首的叫做节气,在月中的叫做“中气”,所谓“气”就是气象、气候的意思。
所以严格说应该是十二节气和十二中气。
对应地支和生肖
正月为寅月:立春始,经过中气雨水,到惊蛰止,寅为虎
二月为卯月:惊蛰始,经过中气春分,到清明止,卯为兔
三月为辰月:清明始,经过中气谷雨,到立夏止,辰为龙
四月为巳月:立夏始,经过中气小满,到芒种止,巳为蛇
五月为午月:芒种始,经过中气夏至,到小暑止,午为马
六月为未月:小暑始,经过中气大暑,到立秋止,未为羊
七月为申月:立秋始,经过中气处暑,到白露止,申为猴
八月为酉月:白露始,经过中气秋分,到寒露止,酉为鸡
九月为戌月:寒露始,经过中气霜降,到立冬止,戌为狗
十月为亥月:立冬始,经过中气小雪,到大雪止,亥为猪
十一月为子月:大雪始,经过中气冬至,到小寒止,子为鼠
十二月为丑月:小寒始,经过中气大寒,到立春止,丑为牛
简化写法:
正月寅(虎)——立春和雨水;
二月卯(兔)——惊蛰和春分;
三月辰(龙)——清明和谷雨;
四月巳(蛇)——立夏和小满;
五月午(马)——芒种和夏至;
六月未(羊)——小暑和大暑;
七月申(猴)——立秋和处暑;
八月酉(鸡)——白露和秋分;
九月戌(狗)——寒露和霜降;
十月亥(猪)——立冬和小雪;
冬月子(鼠)——大雪和冬至;
腊月丑(牛)——小寒和大寒。
对应消息卦
十二消息卦又称十二辟卦、十二法则卦
卦名 | ䷗复 | ䷒临 | ䷊泰 | ䷡大壮 | ䷪夬 | ䷀乾 | ䷫姤 | ䷠遁 | ䷋否 | ䷓观 | ䷖剥 | ䷁坤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節气 | 冬至 | 大寒 | 雨水 | 春分 | 谷雨 | 小满 | 夏至 | 大暑 | 处暑 | 秋分 | 霜降 | 小雪 |
小寒 | 立春 | 惊蛰 | 清明 | 立夏 | 芒种 | 小暑 | 立秋 | 白露 | 寒露 | 立冬 | 大雪 | |
月建 | 子 | 丑 | 寅 | 卯 | 辰 | 巳 | 午 | 未 | 申 | 酉 | 戌 | 亥 |
夏暦 | 十一 | 十二 | 正 | 二 | 三 | 四 | 五 | 六 | 七 | 八 | 九 | 十 |
一年中阴阳消逝的状态,以爻的使用为代表,冬至一阳,阳气渐盛,阴气渐消。阳气极盛时,夏至出现阴气,阴气渐增,阳气消失。
關於「消息」的概念,惠棟廣引諸說加以陳述。引剝卦《彖傳》曰: 君子尚消息盈虛,天行也。又引豐卦《彖傳》曰: 日中則昃,月盈則食,天地盈虛,與時消息。惠棟特別強調日月的盈虛,也就是陰陽 的消長變化對天地之影響。惠棟之後, 清代李尚之《周易虞氏略例》提到: 乾息為盈,坤息為虛,故君子尚消息盈虛。
變化進退在消息上表現的實質內涵,惠棟引《繫辭上》言「變化者,進退之象也」,更引荀爽所云為訓: 春夏為變,秋冬為化,息卦為進,消卦為退也。
消息卦又称辟卦、法则卦;之所以叫「辟」卦,辟是指「君」,或「法則」的意思。《爾雅.釋詁 》:「林,烝,天,帝,皇,王,后,辟,公,侯,君也。」孔穎達疏曰:「辟者法也,為下所法則也。」《爾雅.釋詁 》又曰:「柯,憲,刑,範,辟,律,矩,則,法也。」所以辟卦可以理解為十二主卦、十二君卦,或是十二法則卦。
而之所以稱作「消息」卦,是因為這十二法則卦代表著一年十二個月的陰陽消長。息為生長,消為消退之意。前六卦從復至乾為陽之「息」,所以稱為「息卦」,也可稱為陽卦。而後六卦為陽之消,也是陰之息,所以稱作「消卦」,也可稱為陰卦。
孟喜卦氣理論架構
“卦气”说,原出自汉代孟喜,是将易数与历法配合,运用六十四卦阴阳消长的原理,来表示一年二十四个节气。
天文歷法結合陰陽五行與四時教令,已臻成熟,主要引自《禮記正義-卷十四月令第六》: 「天气下降」者,天地之气谓之阴阳,一年之中,或升或降...
此学说的要点为:
每卦主6日7分,若以一年共365又¼日计算。
六十四卦中扣除“乾、坤、坎、离”四正卦,还有60个卦,每卦有6爻,每爻主一 日,共计360日。
每日分成80分(每分约当于18分钟),换算5又¼日,共420分。以60个卦除420,每卦又得7分。
因此每卦主6日7分(约当6日又2小时6分钟)
先假设以“乾、坤、坎、离”四正卦,分别对应节气的“夏至、冬至、秋分、春分”(二至、二分),
但实际四正卦跳过不用,以复卦(代替原先的坤卦)对应冬至的开始。
“ “冬至子之半,天心无改姼,一阳初动处,万物未生时。”——北宋邵雍《伊川击壤集》 ”
(邵雍以先天四正卦“乾、坤、坎、离”主二至二分,与汉代京房易以“坎、震、离、兑”主二至二分有所不同。)
(邵雍“卦气”图从复卦算起,与京房易“卦气”图从中孚卦算起,两者有所不同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