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傣族的佛教

那么佛教信仰是反向传回北方的吗?

根据## 梁晓芬:云南傣族上座部佛教佛寺教育的变迁与发展,南传上座部佛教是由印度向南传入斯里兰卡,然后又传到缅甸、泰国、老挝、柬埔寨等国并进入我国云南傣族地区的巴利语系佛教。有史料可证的是约在7世纪中由缅甸传入中国云南地区。

云南上座部佛教是中国佛教三大部派之一,在中国唯一分布和流传在云南。

南传佛教传入以前,傣族的教育主要是家庭世俗教育,教育场所和教育内容都有相当的随机性。南传佛教传入以后,和傣族的土司政权和村社组织紧密结合,几乎每个村社都有一座佛寺,此后,佛寺成为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教育的主要场所,成为傣族社会特殊的“学校”,担负起传承佛教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双重功能。

李拂一先生在《十二版纳志》中所述:

       “凡摆夷及蒲蛮聚居之村镇,均有一座,或一座以上之佛寺,亦即摆夷,蒲蛮两族之学校,唯一作育人才之教育机关。凡年满九岁之儿童,必须入寺剃度为僧,接受宗教式之教育。此类初入佛寺之学童,泐语曰:‘爬’,吾人称之曰‘小和尚’。每日早晚,除跟随大佛爷二佛爷到佛前拜诵经咒而外,并由寺内负责教授之和尚,如二佛爷之类,教以泐文拼音及文法。俟能阅读,再教以经典戒条及故事史地算术等学科。若干月年之后,再还俗出寺,蓄发娶亲。在寺期间,并无硬性之规定,数月数年,以至终身,由授教者个人之兴趣,以及其家族之环境如何为断。年满二十足岁,而离寺还俗者,称为‘岩迈’,若吾人称:‘秀才’。年满二十足岁,犹在寺为僧,继续研读者,尊称为‘督’,俗称‘佛爷’;还俗后,平民称‘勘喃’,贵族则称为‘召摩诃’,如吾人称‘学士’。”